在江苏省的足球舞台上,常州这座城市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。虽然在全国各地的“借笔画”中,常州的足球队在“苏超”赛场上尚未尝胜绩,被戏称为“苏超十三妹”,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,反而决心通过扎实的努力与硬核实力,在绿茵场上挣回失去的“笔画”。
近日,常州市出台了《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5—2027年)》,明确提出要将足球事业振兴发展,目标是走在全省前列。计划中提出,常州将构建校园、社会联赛体系,年均举办足球赛事超过500场。这一目标不仅是对常州足球的期许,更是对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重大推动。
常州在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中,已经战罢五轮,尽管全队仅有1名职业运动员,且积分位列末位,但这并未影响他们的斗志和拼搏精神。球队在逆境中展现出的永不言弃的态度,赢得了广泛的舆论支持。即使被戏称为“川队”,常州的球员们也能够以幽默的方式自嘲,展现出一份豁达的自信。这种精神不仅让球队在困难中坚守,更让城市的足球文化逐渐升温,成为了“苏超”的顶流。
根据《三年行动计划》,常州足球的目标是形成一个全链条的足球生态体系。计划中提到,未来将支持培育2家职业俱乐部、10家以上的社会青训俱乐部和8家球迷组织,并计划新建和改建100片足球场地,全市校园和社会足球场的数量将达到700片。这一系列的举措旨在推动学校场地的开放率达到60%以上,确保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参与足球运动。
此外,常州还将筹备组建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,建立一个省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,争取青少年注册运动员超过1000人。更重要的是,计划力争每所学校每年至少举办1次足球赛,让足球真正融入校园生活。
常州金坛区的第三届校园足球联赛近日举行,吸引了13支校园足球队参加U8、U10两个组别的比赛。这不仅是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的鼓励,更是为未来的足球人才培养打下了基础。与此同时,苏南地区的苏锡常三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三年工作安排,显示出整个地区对足球发展的重视与支持。
无锡市政府在6月中旬召开了第61次常务会议,审议了该市足球高质量发展《实施方案》和《三年行动计划》。在7月2日的市委专题工作推进会上,强调要充分发挥“苏超”的撬动作用,促进文商旅体的深度融合,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。
而在苏州,作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,6月也发出《县区级足球青训中心建设工作指南(2025-2027年)2.0版》。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,标志着江苏省在足球青训方面的积极探索,融合普及足球知识的校园、强化专业训练的体校、提供个性化培训的社会青训机构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。
常州的足球发展之路,虽起步艰难,但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与实施,未来可期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常州不仅会在赛事中取得突破,更会在足球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中,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标杆。通过每年举办500场赛事的努力,常州的足球梦想将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,而是会在绿茵场上真正绽放光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